河北︱胸怀大岳,笔墨抒情——品读高志水

高
志
水
1965年生于河北廊坊市。
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
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,
中国“五老”书画院院士,
全国公安文联会员,
北京画院谢永增工作室画家。
师承原廊坊市美协主席著名画家雷金池先生、
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谢永增先生。
主修中国画山水。
作品《耕耘》获公安部第五届金盾文化艺术三等奖,
《山居图》获河北省首届人民警察文化周一等奖,
《山高水长》入选国庆五十五周年河北美术展,
《大岳雄魂》获公安部与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公安系统“卫士之光”美术作品展三等奖。
作品被众多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收藏。
河北经济日报名家周刊2015年12月25日报道
胸怀大岳
笔墨抒情
——品读高志水
文/时启贵
“气势恢弘,苍厚滋润”,用这样的词句冠以高志水的山水画应当是最为贴切的。这是2010年10月在霸州益津书院举办的“亦师亦友”九人美术作品展中对高志水山水画的印象和反映。
品读他的山水画,透过笔、墨、水分所构建起来的艺术形象和语言形式,总能感受到一种胸怀宽广的豁达与奔放,其中却又蕴涵着丰富激越的情感力度。正是这种豪放大气的格调,拨动着欣赏者的心弦。
也许是他从小对祖国壮丽山川深怀眷恋之情的缘故,早在少年时期他就投师于当地著名画家雷金池先生门下,从那时起他就选定了主攻中国山水画的目标。多年来,他面壁古人,潜心造化,勤于笔耕,用思想、用心灵与自然沟通。
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的确,近几年来,他在工作之余,潜心攻于山水画,从基础技法、笔墨运用、画面构图等方面进行反复研习,养成了勤奋刻苦耐心的习性,每天早晨都要坚持两个小时、晚上三个小时的习作或是练笔,十几年如一日,伏案笔耕,在笔墨间寻求对中国画语言的理解,以及对大自然的陶冶。为了体验生活,感受大自然,他曾先后多次到全国各地采风写生,体验太行的雄伟,感受燕山的灵秀,以此激发创作的灵感。
高志水的山水画,是以北方人性情中的刚强与直率追寻大山大水的雄浑壮美,将那些山川世界的雄峻、苍秀、壮美投注在心灵的深处。在他的画面中,他主要以中国画传统的墨线来表现自然界山水的境象,以严谨的构图形式、精湛的笔墨语言传递、抒发内心的畅怀。
多年来,他的作品获得了众多奖项。每一幅画作都传递着他内心崇尚自然、敬畏自然的真情。如其作品《山高水长》,那厚重、雄浑的大山,巍然屹立,苍茫中透着远古的本真与朴拙;一条瀑布飞流而下,如一条洁白的丝带挂于山间,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与动感。表现出宇宙生命无穷的神秘力量的延续与伸张,展示出了他所要表达的意境和他的思想境界。画如其人,那浓厚的笔墨也正是他那为人诚恳、憨厚朴实、性格刚毅的写照,也是其本真的回归。
在经济时代,有的人善于包装自己,极力推介自己,崇尚名利。然而,他却与众不同,从不善于张扬自我和表现自我,更喜欢观察与思考,这个性格特点也反映在他作品的内涵与风格上。他始终以一种谦虚平和的心态默默无闻地画自己的画,做自己的事。他说:“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伪装,只有老老实实地练功,努力向他人学习、向古人学习、向自然学习才能够有所成就,华而不实的东西是站不稳脚跟的。”他还说:“画画的人不能把名利放在第一,更不能以文人相轻的态度而贬低他人抬高自己,只要功夫到了,社会自有公认。多年来,他不以画作为生,但以画作为缘,以画交友,以画修身,以画陶冶自己的性情,不断地追求艺术享受,从书画中增长知识,寻求乐趣,用手中的画笔抒发对祖国山川无限眷恋的情怀。
古人云:“夫画者,从于心者也。”绘画同其他艺术一样,是一个人心灵的外在表现。高志水把绘画当成自己娱乐身心的一种方式,修身养性,放松心灵,构筑起一方心灵的栖息地。每当站在他的画案前,他的心就会静如止水,身心体验着一位画家的经论:“山水画,充满山水之灵气,以之入画,可以做到人与自然意会神通。作画是一个美妙的过程,沉浸其中,专心致志,游戏于笔墨之间,深感咫尺画纸天地宽。”这就是高志水寄情绘画的感悟。
高志水作品





|